五大最高发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提示

作者: 时间:2025-03-19 点击数:

五大最高发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提示

 

01冒充公检法诈骗

典型案例:

2024年4月,受害人接到一个陌生来电,对方称受害人于3月20日在海南三亚办理了一张电话卡,一天内发布12000条募捐虚假广告,随后对方将电话转到“三亚公安局”。“三亚公安局民警”告知受害人,其名下一张银行卡内有500多万涉诈资金,要求受害人购买一部新手机下载某远程控制软件配合调查。4月14日起,受害人按照“三亚公安局民警”要求,转账70余万元到“安全账户”,直到民警上门劝阻,受害人才发现被骗。

庞女士接到了一个自称“淄博市公安局民警”的电话,该“民警”说,庞女士的账户涉嫌某起洗钱案件,需要将账户中的资金转入公安局账户进行“资金清算”,清算后半小时内资金就会原路返回,要求庞女士配合。听到自己涉嫌洗钱,庞女士顿时惊慌失措,一心只想着快点解决问题以证清白,随即按照“民警”的要求进行操作。然而,转账一小时后资金也没有返回,庞女士便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,便立即来到淄川公安分局反诈中心。反诈中心民警了解情况后,第一时间对涉案账户进行了紧急处理,由于处置及时,现该笔资金已返还至庞女士银行账户内。

温馨提醒:公检法机关不会采取电话、短信、网络等形式进行案件办理,没有“安全账户”,不会以任何形式和理由让你转账,或把资金归集到一个账户,任何要求把资金转入指定账户、开通网银、提供银行账号、密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!

 

02虚假投资理财诈骗

典型案例:

2024年2月,受害人在网上认识一名自称做金融业务的男性网友,对方表示可以带受害人投资比特币,随后受害人按照对方要求,在一个名为“AMATAK”的网址上陆续投资百万余元人民币购买USDT。3月14日,受害人准备提现时发现需额外交付高额税费,怀疑被骗遂报警求助。

2024年2月19日,y先生(化名)在手机上收到一条点赞送福利的短信,y先生比较好奇就加了对方微信。通过微信聊天,对方让y先生下载**聊app,称只要跟着操作,就可以赚钱。一听可以赚钱,y先生比较心动,就在星际互娱网站上听他们指导操作,试了几次后,确实有钱赚,y先生就相信对方了。但是在不间断转账之后,y先生发现平台无法提现了,意识到被骗,遂报警,共计损失价值约58044元。

温馨提醒:不要有贪图小便宜和轻轻松松赚大钱的心理,不然就会落入骗子的圈套。

 

 

03冒充客服诈骗

典型案例:

2024年4月,受害人接到一个陌生电话,称其抖音开通了直播功能,如不关闭,将每月自动扣费800元,连续扣费12个月。受害人信以为真,便按对方要求进行操作。随后“客服”让其下载了某APP并开启屏幕共享,与“金融客服专员”联系办理关闭业务。对方询问了受害人的银行卡余额,随后以验证流水状况为由,要求受害人将银行卡里的资金转至指定银行账户,并谎称验证完成后资金会自动返还。最终,受害人银行卡中的6万余元全部被骗。

2023年4月,益农镇的A女士(化名)照常在店内工作时,接到一通自称售后客服的电话,称A女士在抖音上购买的化妆品质量不合格,要向A女士作出赔偿。起初,A女士并未理睬就把电话挂了。后来A女士又接到了此类电话,称要给其赔付,对方还给了A女士一个二维码,A女士登录并填写了个人信息及银行卡信息,填完后对方又给A女士发了一个二维码,扫码显示要支付10000元,对方解释称这个钱是个人信息保障金,等下会连同赔偿金一起返回给A女士,随后,A女士轻信并扫码支付了10000元,但迟迟未收到返钱,A女士意识到被骗,遂报警,共计损失价值约10000元。

温馨提醒:网络购物须谨慎,退款是假,骗钱是真,凡是接到电话自称要为你理赔退款的,不论是购物平台客服或快递服务客服,都是诈骗。


04虚假网络贷款诈骗

典型案例:

一名受害人在网上申请贷款时,收到一个微信好友添加请求,对方自称“某银行工作人员”,表示可以帮受害人低息贷款。于是,受害人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添加了“银行客服”为好友后,在其指引下垫付资金用于提升流水额度。直到损失125万后,受害人才发现垫付的资金全部被冻结,遂报警求助。

2023年4月5日,D先生(化名)在手机上收到了一条贷款链接短信,D先生抱着试试的心态,根据链接下载了贷款软件“**银”。注册账号后,对方工作人员以注册信息错误、解冻账户为由要求D先生汇款。于是D先生通过手机银行APP分两次将15000元和50000元转账到对方指定的银行卡上,后对方称需要开通会员才可以提现,D先生给对方提供的账户中又转入了15000元,但再次显示提现失败,对方又称款项被冻结,要求D先生继续转账,D先生发觉被骗,遂报警,共计被骗80000元。

温馨提醒:若需要贷款请到银行或正规信贷机构,凡是在贷款发放前要求缴纳保证金、解冻费、做流水账或索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。


05刷单返利诈骗

典型案例:

2024年3月,受害人下载了一款交友APP,注册后平台客服联系其称可以做兼职刷单赚钱,其按照对方指示,在平台上开通会员做任务,陆续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共计70余万元。3月23日,受害人发现无法提现,意识到被骗,遂报警求助。

2023年12月29日,X女士(化名)通过微信群里认识了一个刷单介绍人。想到可以在家里点点手机就能赚到钱的X女士根据对方介绍,下载了一个叫“微***”的app,对方称接单交易成功后会返佣金。清楚规则后,X女士就开始刷单,前面5笔共收到返佣金82.35元。这让X女士放松了警惕,又分别往对方账户付款1399元和3380元,但之后这两笔都未返本金佣金,X女士共计损失4696.65元。

温馨提醒: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,天上不会掉馅饼,不要被蝇头小利迷惑双眼,时刻谨记网络刷单都是诈骗。


 

 

  

©  防灾科技学院安全工作处(党委安全工作部) 版权所有  Copyright 2009.www.cidp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016947号-1